成品人片a直接进入入口_草莓传媒18勿入三秒进入在线看_91精产品一区永久免费下载

历史沿革

 1979年7月,省、州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理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大理白族自治州技工学校,属省州共管,技工学校与农业机械化学校分别隶属大理州劳动局和大理州农牧局管理,行政工作具体由州农牧局主管。两所学校对外挂两块牌子,内设一套机构,一套班子,原校址设于洱源县三营乡,利用原州农机校的校舍加以扩建,校园占地666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756平方米。经过筹建组的辛勤工作,做到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农机校首届招生97名,开设专业《农业机械化管理》专业,技工学校首届招生44人,开设专业《内燃机修理》专业。

 大理农业机械化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中等农机专业技术人才,直接为农业机械化服务。按照云南省计划委员会、教育厅每年的招生、分配计划,1979年至1984年在全省十二个专州内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至1986年,共招收369名高中毕业生。1985年,根据云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1984)云农机培训字第78号文,招生对象改为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至1990年,共招初中毕业生191人。期间为思茅等八个地州的农机系统培训在职职工31人,培训期为一年。

 由于学校地处偏僻的农村,办学条件十分困难,全校师生员工居住于五十年代建造的“干打垒”简易平房内,经常缺水断电,教学设施简陋,全体教职员工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学校领导亲自带领全校师生打水井解决水源问题,开垦田地、种植粮食和蔬菜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自己动手修理运动场丰富学生文体活动,种植树木绿化校园,使学校生机勃勃,日新月异,但仍存在着实际困难。1987年,省农机管理局党组批示,学校不搬迁暂不招生,搬迁后没有形成教学能力的也暂不招生,因而87年以后,农业机械化学校停止招生。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颁发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设置暂行办法》第七条“中专学校校址,一般选在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物质生活有保障的地区,并尽可能地靠近学生进行实习的场所”的规定。在州政府和主管局的关怀重视下,省劳动厅领导、州政府领导多次视察学校。1990年,经州政办复(1990)15号文批准,决定将两校搬迁到州府所在地大理市下关。1993年,州政府根据省教委和省计委云教计(93)003号批复,撤销大理农业机械化学校,原大理农业机械化学校财产及人员编制一并划归大理州技工学校,由州劳动局主管。至此,大理农业机械化学校共招生14个班560名学生。1993年6月,大理州劳动局与大理州农牧局交接了主管局工作。9月,大理州技工学校全部搬迁至下关新校办学。

 1994年,经省劳动厅批准,学校成立了毕业生技术等级考核站,对毕业生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制度。每年圆满完成毕业生《商品营业员》、《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电工》、《钳工》等专业技术等级证的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

 学校领导居安思危,积极改革管理制度,注重建章立制工作,建立了岗位职责44种,各项规章制度51种,使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1995年3月,学校施行“三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教职员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教研和教改,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探索新路子。学校紧紧抓住大力发展职教的机遇,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社会的需求大幅度扩大招生数,拓展专业,使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建设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学校搬迁至下关初期,师生员工绝大部分居住于简易平房内,生活条件十分简陋。为使教职工安居乐业,学校领导积极多方筹集资金,于1996年建盖了学生宿舍及食堂综合楼,于1997年建成36套教职工宿舍,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教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

 学校坚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劳动就业服务的办学方向,专业的开设均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进行,由单一型专业改为复合型专业,培养新型技术人才。先后开设了电工电气自动化、机电修理、供销财务、商品营销与计算机应用、餐旅服务与导游等52个专业,每年保持开设有10多个专业,学制2-3年。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有部分已走上县级或所在单位的领导岗位,学校办学质量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

 学校十分重视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学校的功能,与州林业局、粮食局、邮电局、农机局、烟草公司联合办学,长期接受企业的委托培养任务。开展多层次、多渠道、长短结合的办学方式,使学历教育与短训相结合。先后开办过拖拉机驾驶、机修、电工、钳工、中餐烹饪、微机等培训班,既满足了企业的需要也得到了企业在师资、实习场所、学生就业以及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1996年云南省人事厅批准学校成立大理州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培训考核站。1996年7月,省劳动厅批准学校成立云南省第五职业技能鉴定所。同月,省劳动厅、省交通厅批准学校成立大理风城汽车驾驶学校。1996年9月,省工考办、省电子职业技能考评委批准学校成立云南省电子职业技能定点培训站。1997年5月,经州劳动局批准学校成立大理州第一职业技能培训站。1998年4月,大理州人事局确认学校为国家公务员施教机构,为学校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和培训、鉴定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01年学校对原有制度进行修改,补充,严格对制度的执行,同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拓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围绕教改调整课程结构,调整课时比例,加强教学研讨,根据专业特点开展实用性教学,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大培训鉴定力度,采取脱产学习和送教上门相结合的办学形式,使培训鉴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积极与多所高校探索联合办学的思路。学校先后成立了云南民院成教院滇西工作站、南京经济学院函授工作站,并与大理医学院成教院合作办学进行招生。2002年,为摆脱技工学校招生难,招生竞争激烈的困境,学校在招生形式上做出调整,率先在全州实行春季招生,取得了很好的招生效果。同时努力创收,投资55万元购置多媒体及语音教学设备,购置投影仪及办公用微机设备以及更换办公桌椅,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学校以争创“州级文明单位”为契机,把创建“州级文明单位”和申报“省部级重点技校”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部级重点技校。学校在加快“一体化”、“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建起了一整套与办学规模相适应并可进行培训鉴定的实作、实训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办学竞争实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导游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合格率一直名列省州前茅,2005年,合格率达到了70.5%。

 2006年2月5日,州长现场办公会研究决定将州烟草公司临人民街1幢办公大楼,连同办公楼前空地4.84亩以36万元有偿划归学校使用,学校的总占地面达20.14亩,校舍面积17766.23平方米。学校还租用州工商银行招待所、云鹤饭店、龙溪旅社、市总工会子弟学校等作为学生宿合、教室,解决学校校园占地面积不足,生源较多,校舍资源紧张的办学困难,为学校申报国家级重点技校创造了条件。

 学校充分运用已有的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加强技能训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重新修订并试用了11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首次推行校内学科带头人制度,评选出的11名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投资10多万元增添了烹饪、餐厅、客房、电工电子部分实训设备,投入了20多万元,增设了有50台电脑的新机房,投资40多万元,添置数控加工设备和电力拖动实验设备。投入6.5万元,建起了校园安全监控网格,投入60多万元,新建了180平方米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室,增建了数控实验室、电力拖动第二实验室、计算机室等,进一步改善了实训的条件和办学条件。2007年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飞龙公司、三德集团、骏马集团、大理州水泥厂等本土大型企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促进了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

 2008年5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大理州技工学校的基础上新建一所技师学院,技师学院定位为立足大理,面向滇西七地州,辐射全省,办学规模为有效占地面积1000多亩,远期在校生达1万人。

 为加快大理技师学院建设步伐,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州委刘明书记、何金平州长多次召集会议进行部署安排。经过认真研究,多方案反复比较,决定在大理州技工学校的基础上搬迁新建大理技师学院,并成立了筹建工作领导组,何金平州长亲自任组长,分管副州长任副组长,州级21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迅速开展前期工作。同时,州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专门划拔专款150万元作为筹建办前期工作经费。

 6月20日,何金平州长主持召开了州十二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会议研究并通过了《大理技师学院新建项目建议书》。7月1日,大理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开展大理技师学院项目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待项目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林地使用、资金筹措等相关前期工作完成后,再按程序报批。通过反复比较论证,确定大理技师学院建设项目选址于大理市海东镇上和村,占地面积共2050亩(实际使用面积为1000亩),其中,马尾山1500亩(因山地使用率为30%,实际使用面积为450亩),周边平地550亩。

 8月11日省政府批准大理技师学院建设项目筹建,建议项目审批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并要求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建设、人事、环境、林业等相关部门在征地、建设、引进人才、环评、林评等方面给予协助和积极支持。8月18日云南省发改委批准在大理州技工学校基础上筹建大理技师学院,并要求在规划建设中,应按照对职业技能培训及筹建院校的要求,严格建设标准和规范,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尽快开工。学校按照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部署安排,筹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迅速开展各项前期工作。

 2009年3月,李江副省长亲临学校进行大理技师学院建设专题调研,并指示建设规划要科学合理,要预留发展空间,要加强校园绿化建设。同时要求加快筹建工作,年内开工建设,明年开始招生。此次现场办公会还明确划拨给大理技师学院五千万元建设资金。2009年12月建设方浙江城建进场实施土方工程和场地三通一平工作,大理技师学院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学校的迁建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学校在2009年完成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的申报,并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为创建大理技师学院打下基础。2010年4月学校正式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经过不懈努力,大理技师学院筹建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4月6日正式开始地上建筑物及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大理技师学院开工建设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一期主体工程12万平方米已近完工,配套附属设施正在完善。11月,学校完成 “大理高级技校”的申报工作,为学校进一步提升了办学层次,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10月,学校全面搬迁进入海东新校区办学。技师学院一期工程建设现已近完工,建成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1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亿元。新校区占地面积广,硬件设施较好,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为申报技师学院创造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学校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实训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投入440万元购置电工电子、中餐、汽修、计算机等各专业实训设备,满足学校规模办学的需要,进一步突出技工教育的特色和优势,12月,学校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晋升为“大理高级技工学校”,为申报技师学院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1年学校通过自主招考、公开招录、调入等多种形式分三批引进了65名教师,为申报技师学院提供了雄厚的师资条件。学校加快教学改革的进度,制定了一整套的教学改革方案,积极推行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编订《教学改革方案》并编印成册,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不断拓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农民工扶贫培训等项目,送教下乡。继续加强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深入探讨校企合作的方式和途径,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发挥加工制造职教集团的带头作用,加强与各县职业中学的合作,实现了师资、设备等的资源共享。

 2012年,学校继续抓紧后续配套工程建设,太阳能、水电、图书馆、运动场等设施相继建成使用。数字化校园建设正有序进行,实现一卡通管理系统、考勤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正在校园内试运行。学校努力申请各类项目资金及建设,通过积极争取, 2012年学校分别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教育部和人社部的国家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共2080万元(其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建设资金1000万元,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1080万元),主要用于学校师资培训、骨干专业建设和特色项目建设,建设周期为2年。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实施“老带新传帮带”制度和专任教师实作技能培养管理办法。改进值周制度,加强学校的门禁制度,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积极创建安全、和谐校园。新增设了成人教育科、组织人事科、纪检监察室、培训中心等科室,设立学生科和保卫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使学校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各科室职责得到加强和细化。

 2013年,按照省、州党委政府和学校创建“大理技师学院”的目标任务,全校教职工凝心聚力,不断为申办技师学院创造条件、完善条件。经不懈努力,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已基本达到云南省技师学院的申办条件。经州委、州政府研究,同意学校正式申办“大理技师学院”,并于2013年1月以州人民政府的名义书面正式向省人社厅提出了请示。学校申办技师学院工作组积极完善各种申报材料,美化校园环境,改进学校设施设备,积极做好评审准备工作。受省政府委托,省人社厅组织专家评审组于5月底对学校申办技师学院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一致认为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建设规划超前,设备设施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办学特色鲜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达到了技师学院的设置标准和条件,获得了94分的较高得分,顺利通过了省级专家组评审。7月1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批准“大理高级技工学校”升级为“大理技师学院”,按期实现了“大理技师学院”创建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学校发展的重大飞跃。

 2013年学校开始利用每个假期开展为期一周的教师校本培训,邀请国内外知名技工院校教授和企业专家到校授课,传授先进的技工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开拓教师的视野。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示范校项目建设办公室,对各项目任务进行了分解,抽调精干的队伍分项目实施。项目自2013年1月启动以来,三大特色专业实训建设顺利完成招标采购,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2014年 1月14日,州委、州人民政府为“大理技师学院”举行了揭牌授印仪式,州委书记梁志敏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标志着“大理技师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技师学院成立后,办学层次得到了提升,学院在全省、全州的良好社会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引领作用在不断增强,省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给学院的办学注入了强大的社会活力,发展态势较好。有效地发挥了学校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大理州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重要作用。

 学院积极加强教研和教学管理,推行“一体化”教学。全力推进示范校建设,不断加强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内涵发展提升专业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先后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合作,按照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新要求,在校内开设3个汽车机电维护保养专业中德诺浩班。改革教学督导和评价制度,加强教学监督,师德师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完善职改和评聘分开制度,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得到了较大提高。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多形式加强德育教育。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协调大理市公安局、大理市公交公司、大理市交警海东中队、海东开发委员会等部门,引入“校园直通车”,切实解决了学生出行难的问题。与陆军预备役二团合作成立了由41名学生组成的“护校队”,制定了章程,投入11万元购买了装备,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安保力量。

 学院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加快推进项目的实施,投入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资金1580多万元,投资830多万元的国家基础能力二期旅游服务实训中心大楼项目已完成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与具有一级资质的新蓝天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合作开展汽车驾驶培训,方便了师生学习汽车驾驶技能。自筹资金83万元,建起了校园网络电视,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健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召开了大理技师学院首届一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妇委会,推进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015年,合作办学有了新突破,在与昆明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合作设立大专函授办学点的基础上,新增大理大学为合作学校,实现了所办专业函授教学的全覆盖。首次引入澳大利亚外教在学院开展40天的西厨教学,引入德国模式对汽修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积累了国际合作经验,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奠定了基础。

 在学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是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和企业实践,以及参加各级各类师资培训,二是利用教育部指定对口扶持大理的江苏发那科数控职教集团的平台,选送2名中层干部及7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三是实施《青年教师成长方案》,将青年教师的成长分为教学新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等7个层次,制定评选办法,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引导青年教师逐级成长。

 2016年,学院“精准扶贫”扎实开展。学院派出两位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驻村指导,累计安排6批次干部职工深入贫困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各项工作均按州、县要求如期完成。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11月4个党支部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支部委员会和支部书记,加强了各党支部班子建设,党建工作取得实效。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烹饪专业张文会入围“中国大能手”全国十强。

 学院在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源节流,积极依靠自身力量改善办学条件,成效显著。一是投资1.515亿元的公共实训基地项目正稳步推进,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评审;二是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二期实训楼竣工验收,配套建设完成招投标;三是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年内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购置各专业教学设备,基本能满足各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四是配套建设全面实施,投资250多万元完成了下平台绿化,投资210多万元完成了室内体育馆和7块室外篮球场改造,投资50多万元安装了办公楼电梯,投资30多万元完成了太阳能改造,校园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校际交流与合作得到发展。与西安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深入合作,开设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两个新专业,并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高校的援助。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入,2016年引入汽车维修外教,与澳大利亚桑瑞亚理工学院、拉筹伯大学签署了三方友好合作备忘录。

 2017年,学院积极参与全州各项重点工作。一是继续派出二名中层干部到宾川县平川镇马花村驻村指导。二是派出一名中层干部参加保护洱海“七大行动”工作队,三是根据上级安排按时完成“三清洁”任务。党建工作取得实效,成立党工部,加强了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骨干(品牌)专业建设迈上台阶,学院开设的汽车维修、数控加工、电工电子、幼儿教育、烹饪、信息技术等专业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日趋成熟,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2017年,在由中央电视台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推出的大型职业技能挑战节目《中国大能手》中,学院有3名师生参加了录制,其中学生赵兴财(电气装置)入围全国十强,青年教师包进(汽修维修)入围全国六强,导游专业学生艾金涛参加了第三季启动仪式的致辞。2017年9月,学院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3D打印技术应用两个智能制造专业。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与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中心合作,在学院共建云南3D打印快速制造技术推广及3D打印人才培养基地。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秦志国、陈晓存在2017年全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荣获工业机器人赛项第一名,并代表云南省参加工业机器人项目的国赛,新专业建设走在全省同类学校前列。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抓住“省级校园创业平台”建设的契机,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引入当地知名企业,全面铺开校园创业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电子商务、西点、手工茶制作、茶艺、陶艺、扎染、石雕、木雕、银器加工、刺绣、手工艺品制作、绘画、摄影、航模、数控加工工艺、电工电子产品、工业机器人、汽车美容、物流、美发、藤编等20多个创业点,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创业园品牌,学院聘请了银器制作大师寸发标、石雕大师段德坤、木雕大师段四兴等当地著名的技能大师,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创业平台,共同培养民族民间工艺人才,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2017年,学院紧紧抓住承办全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和首届全省“技工杯”技能大赛的契机,以赛促建,全面加快学院场地建设、实训建设、创业平台建设和文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各专业实训条件明显改善,达到省内一流水平。总投资1.515亿元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月25日开工奠基。学院办学知名度不断提高,一是高水平承办了2017年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电工电子、信息技术、烹饪3个大项25个小项的竞赛,来自全省各地75个学校的106支代表队参加了此次竞赛。二是2017年共接待上百所省内外学校到学院交流。三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部长尹蔚民先后到学院调研指导。

 2018年,学院基层党建明显提升,以基层党建提升年为契机,认真开展规范化建设。通过抓实“三会一课”制度,以及认真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活动,党的建设不断得到规范,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学院自力更生,自筹400多万元启动校园围栏建设。同时,投入100多万元实施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多渠道争取资金启动校园绿化工程,校园绿化实现全覆盖,美丽校园建设成效明显。在稳步提升电工电子、数控加工、汽车维修、中式烹调、幼儿教育、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3D打印技术应用两个智能制造专业,根据市场需求适时举办航空服务、铁路客运服务两个新专业,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学生的专业需求。

 学院辐射示范效应更加突出。2018年9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正式公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项目学校验收结果,学校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9月,学院再次获得“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11月,全国第二批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示范基地名单公布,学校成功荣膺全国第二批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示范基地。11月16日,学院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2019年,学院乘势而上,积极参加2019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月共派出112名师生参加了9大类39个小项的比赛,获奖27个,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4个。5月至6月学院还派出10名学生、8名指导教师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机器人技术应用,现代模具制造技术?注塑模具技术,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 ,通信与控制系统集成与维护4个赛项的比赛。同时,根据中央部署学院安排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扫黑除恶了专题理论中心组学习活动。

 5月,学院党委举行2018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会议,召开2019年度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暨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学院航空&铁路客运服务专业组织师生进行了“绿色出行,保护洱海”千人徒步活动,335名学生志愿者参加大理国际马拉松赛志愿服务活动。学院党委张银禄书记,高庆芳院长先后到宾川县平川镇平川村委会开展扶贫帮扶工作。5月,学院还举办了2019年“技能文化活动周暨校园开放日活动”,《大理日报》社对活动进行了直播,直播除了在师生间传播外,还上了新华社现场云,浏览量高达13万多次,反响强烈,对宣传学院起到了积极的效果。活动周期间学院还举办了校园招聘会,有100多家企业参加,为近2000名实习、就业学生提供了7000多个岗位,学生就业供不应求。本次活动,充分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学院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技能技艺以及一流的设备设施、美丽的校园风光,得到广大参与者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9年恰逢学院建校40年,风雨同舟,我们携手走过了四十载, 40年来学院硕果累累的发展正是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辉煌成就的见证。从洱源三营到下关,从下关到海东新区,从占地面积99.99亩到818.03亩,建筑面积7756平方米到167000平方米,在校生从建校之初的141名发展现在的10536人,从最初的两个专业发展到现在的七大类18个专业,教职工从最初的31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361人,大理技师学院用40年的发展书写了砥砺奋进的壮丽篇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院将继续紧抓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机遇,努力将学院建成全省示范性技师学院和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引领带动当地中等职业学校加快改革发展,并主动融入和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学院“立足大理、面向滇西、辐射东南亚南亚”的办学定位和目标。

学院重大变迁

    1979年7月(洱源县三营乡)

云南省大理农业机械化学校——大理州白族自治州技工学校

 ↓

1993年9月(大理市下关镇)

学校搬迁至下关人民南路新校址——撤销云南省大理农业机械化学校

 ↓

1997年 12月

学校被云南省劳动厅评为合格技校

 ↓

2004年10月

学校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重点技工学校

 ↓

2010年4月

学校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

2011年10月(大理市海东新区)

学校搬迁至海东新校址

 ↓

2011年12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学校晋升为大理高级技工学校

 ↓

2013年7月

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学校晋升为大理技师学院

武清区| 吉木萨尔县| 张家界市| 淮阳县| 三台县| 安多县| 都兰县| 巫溪县| 屯留县| 银川市|